家排的案主再次來預約個案,順口提到上一次的個案之後,女兒的狀況有很大的改變。我詢問案主是否願意幫我寫一段分享,記錄個案前後的變化,案主欣然同意,分享內容如下:
-----案主分享開始-------
我排列的議題是:
1.我女兒在高中時期因為學校同學們的精神霸凌,導致高二下學期得憂鬱症,對人際關係極度的恐慌。
2.我是單親母親,當年雖然懷孕,但在結婚前夕發現彼此並不適合,而選擇逃婚,因此當時的心態並不想要留下孩子,但礙於傳統的佛教觀念,而勉強生下女兒,但內心其實並不希望她來到世間。
排列後的改變:
1.女兒對於人際恐慌的部分,已經可以開始交朋友,也懂得跟同學溝通,當遇到人、事、物的問題,雖會有情緒,但轉念的時間變短了,能為自己找到突破糾結的點,鑽牛角尖的狀態好多了,她會願意去再次嘗試曾經失敗的事件。給自己更多的勇氣。
2.我與女兒雖仍會爭執,但在爭執後我們比以前能坐下來聊聊產生爭執的點。現在已經不吃精神科的憂鬱症藥物了。
---------(完)----------
這場排列是以一對一的形式進行的。我使用小人偶在桌上進行排列,過程中輔以能量療法,幫助案主快速鬆綁家族前人的創傷經驗所造成的能量糾葛。
一般來說,這類為了兒女的問題而來進行的排列,效果都還不錯,原因在於,相同的能量印記在父母身上也會出現,所以案主的女兒不用在場,我們也可以順利的完成這場排列和能量調整。
偶爾會有人問起,是否可以代替配偶或是兄弟姊妹來做排列。這個部分我覺得要看情況。兄弟姊妹因為同屬一個家族,家族議題可能相同,但前世議題可能不同,所以機會一半一半。
配偶的部分,難度就更高了。伴侶之間通常帶著各自的家族議題而相逢,會相互吸引而結合,除了荷爾蒙的作用之外,還有就是雙方的家族議題恰好是相對的……
比如說,一個過去家族中有女性長期受苦於父權社會的壓抑的女性案主,可能會被一個過去家族中曾有男性受到女性嚴重忽視而對女人失望至極的男性所吸引。
這兩人會被推上同一個舞台,再次演出「女人對男人不信任」與「男人對女人保持距離」的戲碼。明明當初都是相戀相愛才結合的伴侶,最後卻漸行漸遠。
理想的情況下,是兩人都來做排列。但通常都只有一方會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為其中一方做排列,而配偶身上的議題只能被看見,但很難去動搖它。
通常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鼓勵案主,一個戲臺上需要兩個演員,如果其中一方清醒了,不再繼續演出家族議題所帶來的戲碼,那麼另一方也有清醒的可能。我覺得這仍是有機會的。問題在於,要一直保持清醒真的不容易。但是很覺知、很覺知、很覺知就能辦到。